11月25日,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汽輪機(G50燃機)正式完工發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臺等央媒紛紛予以關注和報道。
截至目前,新華社發布微信閱讀量超過76萬次,客戶端總閱讀量超過240萬次,四川觀察抖音號等短視頻平臺單條瀏覽量超過600萬,獲廣大網民熱情“點贊”超30萬,G50燃機,已成為廣為傳播的“頂流”。
2萬多個零部件,
工作溫度超過1300攝氏度,
6000轉/分鐘的高速旋轉,
頭發絲1/6的裝配精度……
被譽為“新時代爭氣機”的G50燃機,在禮花與掌聲中,走向工程應用的臺前,今天,讓我們走進幕后,走近G50研制團隊,探尋大國重器背后的拼搏與汗水……
自主創新,發揚“科學家精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2009年,東方汽輪機堅守產業報國初心,匯聚優勢資源、組建科研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MW重型燃機的研制,代號G50。
一支年輕的科研團隊也應運而生。他們面前,是一條艱辛的道路,設計規范、設計程序、設計經驗,無一不缺,怎么辦?缺少專家,那就把自己培養成專家!缺少經驗,那就試出經驗!看文獻、找資源、翻譯書籍、去電廠學習,他們把能用的招數,都用上了。
3000多個日夜,研發團隊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家精神,做到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潛心研究,集智攻關、團結協作,讓總體結構設計、實現整機點火、運行至100%負荷、滿負荷連續運行24+72小時等一個個標志性節點,從藍圖變為現實,實現了中國自主燃機“從0到1”的突破。
一路摸爬滾打,一路披荊斬棘。他們攻克了燃燒器制造、整機集成,以及燃機運行、控制、測試等一批“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關鍵核心技術。
取得了一批科技攻堅成果。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36項,發表論文300余篇,編寫出版燃機專著2本,參與制訂國家/行業標準6項,形成燃機設計/制造標準超1000項。
打造了一批科技攻堅平臺。包括汽輪機行業唯一的長壽命高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內最完備、最系統的燃機部件和整機試驗平臺。
帶動了一批“專精特新”隱形冠軍。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四基”研制單位,形成攻關聯盟;同上下游近300家企業共同打造安全產業鏈,實現主機國產化率100%。
如今,這支平均年齡34歲,碩士、博士研究生超過60%,高級工程師占比25%,享受政府津貼專家5人,獲評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的科研團隊,將或伏案于試驗臺前,或奔波于示范電站間,繼續以“勇攀高峰”的東汽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為指引,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把握在手中!
勇擔使命,發揚“工匠精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靚麗名片
從藍圖到現實,從研發到制造,不是一個人的擔當和奉獻,那是一群人的付出和堅持。在G50燃機的誕生歷程里,還少不了東方汽輪機的工藝團隊、制造團隊、總裝團隊的身影,他們發揚“工匠精神”,做到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用汗水打造了高端裝備制造靚麗名片。
實干擔當 精益求精 方顯工匠初心
重型燃氣輪機燃燒器工作在14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下,部套主要關鍵零部件都采用了高溫合金材料,內筒、外筒等零部件壁薄僅2mm,在加工過程中材料的切削難度大,加工變形問題嚴重,部分產品在前期試驗階段變形甚至達到了十幾毫米,遠遠大于設計要求。面對儲多技術難題,工藝團隊直面挑戰,在沒有任何相關加工經驗可以參考的情況下,從切削刀具的選型、切削參數的優化、加工刀具路徑規劃等細節入手,反復試驗,建立基礎數據,總結相關經驗。
通過長達兩年的技術攻關工作,自行設計了一系列工裝,對每個工序的刀具選型及參數反復優化,經過多次試制,終于完成了我國首臺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燃氣輪機燃燒器的制造任務,通過試驗驗證,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聞令而動 分秒必爭 展示工匠擔當
2022年7月,G50商業機正式進入最關鍵的環節——機組總裝。擺在團隊面前的,是全新的機組結構、嚴格的技術規范以及難以預知的裝配難題,不到4個月的周期,怎么辦?只有一個字,干!
“干脫一層皮,也要交出來”成為總裝團隊的唯一信念。全體人員24小時連班運行,核心骨干實行“白連二”16小時工作,硬是把一份時間變成三份用!為了在時間的“干毛巾”中再擠出水,團隊連夜班餐的半小時都不放過,主動要求將餐食配送到臺位,湊合一口繼續工作。遠在成都的轉子動平衡試驗突發異常,眼看進度無法保證,他們白天在公司裝配部套,晚上連夜在現場處理問題,困了,在返程車上小睡;累了,在工作臺下小憩,上演了一場堪稱東汽速度的“雙城記”,硬生生地將周期扳了回來。
在燃燒器安裝過程中,多段式的結構帶來了極大的裝配困難,第一支燃燒器安裝超出預計一倍的時間,原定計劃能不能守住,成了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工藝團隊連夜改善技術方案,團隊立即組織人員,在僅有1.5米的燃兼壓缸中,他們一呆就是數個小時,數十公斤的零件,手托累了用腿撐,腿撐酸了用肚子頂,一毫一厘找角度、調位置,即便夜寒露深,出來也是一身汗水,把計劃再次轉入正軌。
某日凌晨4點,總裝團隊急需對葉環進行返修,銑床人員在收到消息后立即開動設備對葉環進行補充加工,前后僅用不到兩個小時。
奮斗的事跡還有很多,創新的故事未完待續,東方汽輪機全體干部職工將堅持弘揚“東汽精神”,扛起大國重器的責任,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貢獻東汽的力量,璀璨東汽的榮光。